400-8860-600  15091229333
首頁 > 資訊中心 > 公司公告 >

延安小米的故事(一)

發布日期:2021-03-12 15:09:07 點擊次數: 字號: [默認] [] [] []
摘要:徐悲鴻在創作 抗戰時期,以徐悲鴻等人為代表的文藝工作者以刀筆為戈,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。周恩來在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
徐悲鴻在創作
       抗戰時期,以徐悲鴻等人為代表的文藝工作者以刀筆為戈,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。周恩來在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中,與徐悲鴻等人志同道合,留下了親密交往的佳話。
       周恩來與徐悲鴻最早相識于巴黎。1924年的一天,周恩來到巴黎公社社員墻前悼念英烈時,看到不遠處有一位黑頭發、黃皮膚的青年正在作畫。周恩來在一旁默默觀看,直到青年把畫收入畫夾后,周恩來才上前與他攀談。細聊之后,周恩來得知對方也是江蘇人,名叫徐悲鴻,1919年來巴黎學畫。異國遇老鄉,兩人都倍感親切,談得很是投機,對于徐悲鴻想用藝術的形式喚醒國人的想法,周恩來表示贊同。兩人還一同在巴黎公社社員墻前合影。之后他們懷揣各自的夢想走上了救國之路。
       轉眼到了1940年,徐悲鴻已是享譽全國的藝術家。當時中國軍隊在戰場敗退,抗戰進入極為艱難的階段,許多人發出悲觀的論調。但徐悲鴻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,他巧妙運用中華民族歷史上“愚公移山”的神話故事,畫出震驚世界的作品《愚公移山》,展示中國人民勤勞勇敢、百折不撓的精神,駁斥抗戰悲觀者。不僅如此,他還將賣畫所掙的10萬美元全部捐獻給前線。正是由于徐悲鴻的愛國情懷、專業造詣和廣泛影響,周恩來曾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,推薦徐悲鴻負責有關全國救亡文化宣傳方面的一些工作,但因徐悲鴻受國民黨的冷遇無疾而終。
       1945年初,周恩來聽說徐悲鴻由于長期的艱苦生活陷入困境。他特意委托郭沫若帶著延安的小米和紅棗去看望徐悲鴻,并向其轉達因國事繁忙不能親自前往的歉意。與此同時,郭沫若拿出一份《陪都文化界對時局進言》的文稿,內中坦言只有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才能真正實現抗戰救國大業。徐悲鴻毫不猶豫地在上面簽署了自己的名字。此后,雖然國民黨特務因《進言》一再威脅,但徐悲鴻更是嚴正聲明,拒絕撤回簽名。
抗戰勝利后,徐悲鴻離開重慶前往北平擔任藝專校長,途經上海時與周恩來不期而遇。周恩來鼓勵徐悲鴻把北平藝專辦好,為人民培養一批有理想、有能力的文藝工作者。1949年,徐悲鴻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,并與梁思成、艾青等參加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,見證了新中國國旗國徽的誕生。
 

相關閱讀

資訊中心

聯系我們
400-8860-600

     
免費咨詢熱線 400-8860-600

延安林林工貿有限公司
聯系人:高先生
電話:15091229333
郵箱:601137369@qq.com
地址: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萬花鄉鎖崖村農副產品加工園B6區
Copyright ? 2018-2019 延安林林工貿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   陜ICP備18004786號      技術支持:邦易科技
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